导读:凉州白塔寺的由来(凉州白塔寺最新规划)凉州,是今甘肃省武威市的古称,享有“天下要冲,国家藩卫”和“五凉京华,河西都会”的美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佛教圣地,吐谷浑民族精神家园,吐谷浑大可汗,弘化公主及其子孙后代灵魂安放之地。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郝厚璋 刘开柱 杨鉴旻 董洪 振武扬威

凉州白塔寺的由来(凉州白塔寺最新规划)(1)

郝厚璋,刘开柱,振武扬威编者言:凉州弘化寺 ,凉州弘化寺又名庄严宏化寺,状元寺,隋唐时期青藏高原河西走廊西域天山吐谷浑王国规模最大地位最高皇家寺庙,是大唐嫁吐谷浑国王弘化公主殿下祭祀庙宇,是隋唐吐谷浑时期见证青藏高原河西走廊西域边疆纳入中原王朝的历史见证之地,虽历经千年沧桑巨变数次变更,从大唐吐谷浑汉传佛教到蒙元藏传佛教班直达驻锡之地幻化寺,从明朝皇帝御赐大“庄严”又变为汉传佛教圣地,是明代白塔志记载白塔的寺庙,是河西走廊先民们恒古不变的佛教圣地,是民族英雄大唐《弘化公主》下嫁吐谷浑国王吐谷浑王国的宫殿庙宇,今天国家如此重视历史文化文物古迹的大好时机,我们更不要忘记大唐吐谷浑弘化公主的历史,不要忘记朝朝代代多次更换,弘化寺多次兴衰,但叠压千年的文化遗迹永存,希望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凉州,是今甘肃省武威市的古称,享有“天下要冲,国家藩卫”和“五凉京华,河西都会”的美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佛教圣地,吐谷浑民族精神家园,吐谷浑大可汗,弘化公主及其子孙后代灵魂安放之地。凉州民间有传说,先有上古城后有凉州城,凉州上古城在今祁连山深处的哈溪,哈溪又名哈赤,吐谷浑民族意为蛤赤“国王的宝座”,哈溪古城当属吐谷浑时期吐谷浑王国的一座都城,也就是现在文人骚客笔下的“岳钟琪十六号院子”那边,凉州民间还有一种说法,先有“弘化寺”后有大佛寺,据传天梯山大佛乃弘化公主殿下亲自所建,以纪念佛祖德化育人普度众生而建,天梯山大佛寺又名广善寺,“广善寺”是明代永乐年间永乐皇帝赦赐的寺名,广善就是大梵,大梵是一款弘扬佛教文化,践行佛法智慧和生活美学的移动应用。修习佛法、听闻佛乐,参佛家偈言智慧、悟沧海悲心,阅佛经浩瀚、拜见佛家大德,传承传统经典,结交南北佛子,亦古亦今宜动宜静,独善也可共处。大梵邀您慢下脚步,静下心来,听心的声音,探索心与佛性的历程,这里指聆听佛祖的教诲。“天梯山”名称是吐谷浑民族对天山祁连山阴山的尊称,吐谷浑民族在青藏高原河西走廊新疆西域建国350多年,东西跨越4000里,南北2000里,西域古城楼兰是吐谷浑在隋朝时期建立的一座都城,天梯山石窟,也称凉州石窟、凉州大佛窟,大佛寺。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城南50公里的张义镇中路乡灯山村,创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北凉(397—439),距今约有1600年历史,由北凉王沮渠蒙逊召集凉州高僧昙曜和能工巧匠开凿;北朝、隋唐、西夏、明清相继营建,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相传天梯山大佛是弘化公主所建。大唐弘化公主为了西部边疆的安定团结,于640年下嫁吐谷浑国王,弘化公主这个历史人物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位举足轻重功勋卓著的英雄人物,对于西部历史来说,任何一位英雄人物其历史影响力都没办法超越弘化公主, 弘化公主“宏化寺”实系唐建弘化寺,犹如“慕容诺葛钵”“慕容诺贺钵”与诺曷钵为同一个人是一个道理。

凉州白塔寺的由来(凉州白塔寺最新规划)(2)

弘化公主像

凉州白塔寺的由来(凉州白塔寺最新规划)(3)

凉州弘化寺遗址吐谷浑文化研究专家郝厚璋与当地老者合影

无论是名叫弘化寺还是名叫“宏化寺”,都兼有礼尊弘化公主和“弘扬化育”“广化众生”的双重寓意,是弘化公主在吐谷浑民族心目中神圣地位和吐谷浑民族宗教信仰的集中统一,也与武则天抬尊女权的思想相一致。由于时旷千年,朝代更迭,兵燹频仍,人口迁徙,特别是在异族占领下隐藏真容的需要,以致后世不知“宏化寺”就是祭奉弘化公主的弘化寺了。

揭开后世对弘化公主、“宏化公主”的混称和特定历史时期隐真图存等神秘面纱,其中的包藏远不止这么简单。相比于其他名叫“宏化寺”的寺院,寺名的含义好像表面上一致,实则大不一样。进一步说,弘化为“弘扬化育”之义,宏化为“广化众生”之义,这个表面相同的背后,其实是与吐谷浑人最早传播佛教、最早推动佛教本土化本族化的历史渊源相一致的。吐谷浑人的佛教本土化本族化,是将本民族祖先置于与佛祖同等尊崇的位置祭奉的。这一点,可以从拉萨布达拉宫对文成公主、金城公主的祭奉等等方面得到印证,毕竟吐蕃王国与吐谷浑王国同在青藏高原、同奉佛教,且时代相续,习俗相承。也就是说,“宏化寺”的同名背后,其实是不同的渊源、不同的祀主、不同的祭拜目的。这个不同的根本点就是,其他名叫“宏化寺”的寺院供奉的是佛,凉州弘化寺真实的祀主是弘化公主,即主要祭奉对象为弘化公主其人。该寺,无论是名叫弘化寺还是名叫“宏化寺”,一字之异中的音同、义同背后隐藏的是同一个人名、同一个人物,即“宏化”就是弘化公主其人。须知,与汉族不同的是,游牧民族是祠、庙、寺不分的,统统都叫寺,也就是将祠、庙、寺的功能统一于寺,把祖先与诸佛同寺祭奉。该寺的设立,系当时情势所迫。据“凉州之南山”出土的吐谷浑王室墓志记载,弘化公主正式出嫁于吐谷浑可汗诺曷钵的时间是贞观十七年(643年)。“垂拱四年(688年)诺曷钵卒,子忠(慕容忠)嗣。” “圣历元年[698年]五月三日”,弘化公主与慕容忠同日去世。由于特殊的身份和地位,在吐谷浑的55年,弘化公主始终是吐谷浑民族团结统一的旗帜性人物,更是亡国后的吐谷浑民众渴望复国的信念所系和民族向心力象征,其存殁所系乃吐谷浑民族的团结稳定甚至事关各部落的去留前途。她的猝然去世,特别是与吐谷浑可汗慕容忠的同时去世,并生的是民族号召力的冰崖式脆断,流离故土的吐谷浑民族面临着人心离散、四分五裂的严峻局面。人心归一的问题,就成为弘化公主身后一系列矛盾的关键中的关键,也成了当时非解决不可的当务之急。一如既往地抓住弘化公主这个关键性人物,继续发挥弘化公主的旗帜性作用,是拴束吐谷浑族心民心的现实选择中的最佳策略。该寺既是对吐谷浑上下共同心愿的政治回应,也是弘化公主的礼制身份级别与葬制配享标准相对应的基本地表配置,体现了武则天时代对吐谷浑民族始终如一的尊重和关键时刻的坚定支持,展现了大唐王朝怀柔四方和礼治天下的文明大国风范。

凉州这所“宏化寺”每年农历五月初三都要举办盛大的法会仪式,《弘化公主墓志》曰:“以圣历元年(698年)五月三日寝疾,薨于灵州东衙之私第”, 这不正是弘化公主忌日的传统周年祭祀仪式吗?寺内的塔是汉族塔式,非唐后式样,但五月初三法会的赶会主体却是来自远方的牧民,何以解释汉族塔式与人山人海的牧民之间的相互矛盾?弘化寺所在的老地名叫喇嘛沟,弘化公主墓所在的老地名叫喇嘛湾,地名上的如此巧合真的就这么偶然?如此等等的许多事实摆在那里,这可都是传续久远的东西,凉州这所“宏化寺”是不是祭奉弘化公主的弘化寺,这不是显而易见的事情吗?

该寺位于今武威市凉州区韩佐镇宏化村一组。寺院所在的这个村落,其地名历史上一直就叫宏化村。

数线延展,弘化寺的始建年代均交叉于武则天时代,弘化公主讳名为“宏化公主”、弘化寺讳名为“宏化寺”的时间点均交叉于唐中宗初年,准确无误。

如果联系今天西部地区面临的国际形势,“宏化寺”就是祭奉弘化公主的弘化寺这个真相,难道我们还要任其继续谜题下去吗?寺内有古塔一座,为当地最高塔。该塔系多棱体塔,塔身为直线到顶,非圆瓶型,是典型的汉族样式。塔体为砖砌构建,从底到顶均用烧制大板砖。塔身颜色为板砖自然色,非涂刷色。整体形象粗壮博大,没有帽檐束腰等附加,也没有砖面雕饰等附加,原砖原色,简洁利落,粗朴大气,迥异于唐后塔式。大塔远近有小型塔林,聚作三两丛,每丛数量不等,塔型亦如大塔作多棱体塔,高约一二人不等,均为板砖自然色。大塔与塔林相比,砖的新旧、色感、风化程度及形制、大小、厚薄差别明显。大塔风化较重,剥蚀较多,其砖已呈泥灰色,略泛白,砖渣入手易碎。塔林砖色呈灰暗,略显黑,砖渣入手较硬,其古旧程度、剥蚀程度较新、较轻。塔林之间、小塔之间也有新旧、大小的差别,邻近大塔的更为古旧一些。据本地耆宿回忆,大塔旁另有一殿,俗呼“塔殿”,内供许多摆件式小塔,大小不等,小的可拿在手上把玩,均为黄胶泥烧制的陶器,年代有新有旧,有的剥蚀严重,有的易碎。寺院规模宏大,格局独特。寺内殿阁众多,皆古旧建筑。主殿之内的陪祀物中有一巨型黄幡,长宽数丈,锦缎绣制,盘龙画凤,质地厚实,甚为古旧,为香客礼拜、法事活动的主要祭享观瞻物品。该寺香客众多,香火常年不衰,法会仪式尤其隆重,每年农历五月初三都要举行盛大的仪式,远道赶会的四方牧民人山人海。该寺的元宵灯会传统上是从正月十三开始,由来已久,别具一格,盛名远播,四处的汉民乃至镇番(民勤)的社火都赶来朝龙口,汉族风格与游牧民族风格交相辉映,人人喜气洋洋,一派民族团结的祥和气象,这种奇特是其他寺院很难看到的。寺内多古松柏,粗大须几人合搂,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期间陆续被伐,唯剩小树。

今遗址所存唯千年古柏2棵、古菩提树桑树1棵、千年古槐树2颗,烧毙古核桃树6棵、泉眼几处,树围均一二人合搂。该寺原有祭田120石(音dan),敕封时间久远,传续情况不可考。该寺西去约一里许,有古地名曰三角城,传说原有白塔一座,其地又俗呼曰喇嘛沟。

重修凉州白塔志。白塔,在城凉州东南四十五里,是前朝古寺,不知建于何时,西夏时曾修葺。蒙古王时,皇子爱金阔端邀延萨迩班智达居焉,供奉甚恭并修缮寺院,大师在此寂化,此奉置舍利子之塔,因由帝师八思巴建立后以兵灸而荡然无存。大明宣德四年(1429年),皇上赐名日《莊嚴寺》。宣德五年六月上旬,完成大塔重建,信徒们奉诸多财物及沉重劳动。肃王殷下以虔诚净信,又委钦镇甘肃太监王安、总兵官平羌将军都督刘广、都司、都指挥吴升为首的众檀越,将此志藏于塔内。后代君子当存净信,毁之则罪孽深重。若得以长存,必利益众生。毋使损毁特藏此志。大明宣德五年庚戌年六月吉日立。吉祥!

弘化公主在各民族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其生前身后共拥有四个封号,唐太宗、唐高宗分别封其为“弘化公主”“大长弘化公主”,武则天赐谥号“西平大长公主”,武则天身后的李唐王朝又改赐谥号“光化公主”,是历史上获得封号最多的下嫁公主,也是身后又被再次追封的下嫁公主。后世还混称其为“宏化公主”,足见其地位的尊贵和在各民族中的久远影响力。

弘化公主墓位于弘化寺西北,在今武威市凉州区南营乡青嘴喇嘛湾,两地相距约10公里。弘化寺乃弘化公主墓的配套建筑,是弘化公主墓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吐谷浑民族心目中的圣地,清朝以前其地香火之盛远及西域以至北方各地,解放前凉州庄严弘化寺所管辖沿祁连山凉州寺庙16座,一说19座,其历史地位和佛教影响力在凉州佛教寺庙当属首位,无寺可比,经挖掘历史资料对比和仁人志士走访研究,凉州庄严弘化寺就是真正的蒙元时期“凉州会盟”明代“白塔志碑记载白塔”的寺庙,白塔不是百塔,其理由有一下几点。

一:百塔寺不是白塔寺,我们不能张冠李戴,不能移花接木,不能欺世盗名,不能掩耳盗铃,要对历史负责,要对那些为国家为民族做出巨大贡献的英雄人物负责。要对弘化公主这巾帼英雄负责 。凉州明代白塔志记载白塔寺庙在城南四十里,明代赦赐莊嚴,而赦赐莊嚴的寺庙只有凉州弘化寺。其记载大塔一处,高越十三丈,周围有佛塔五十余座。

凉州白塔寺的由来(凉州白塔寺最新规划)(4)

二:史载,蒙元时期班直达驻锡之地为凉州幻化寺,何为幻化?幻化二字是西凉王阔段与班直达斗法最后班直达胜出一夜之间变出了一座寺庙,所以称谓幻化寺,河西走廊藏传佛教都有这个传说,结合科学的研究,这只是一个传说,这种传说在清朝时期普遍存在。

三,按照中国汉传佛教和中国儒家道家文化,不论寺庙还是古建筑,一般不会以满“百”代替,就是北京皇宫宫殿建筑,武当山建筑都会以99间.999间.9999间而建,而没有以百千万来代替,明代白塔志记载白塔的寺庙是白塔,而现在的“凉州会盟遗址”建在了凉州区杂木河四坝头畦刘家台百塔大队,百塔大队百塔寺修建于清朝后期,刘家台百塔大队也就是刘和尚刘喇嘛刘积泰老家。武威藏传佛教四部寺学者汪某某,武威原文联主席李学辉老家都在百塔大队那边。

四:凉州刘家台百塔大队刘积泰又名刘和尚,刘喇嘛,解放前一直在庄严弘化寺当和尚,刘和尚老家距离弘化寺不足五里路,解放以后全国各地寺院和尚还俗,原弘化寺方丈柴国民被打着还了岁,后结婚生子,同样刘和尚刘积泰也被迫还俗,后与一女子结婚生养一女,自古寺院出家有严格的制度,弘化寺方丈柴国民家族辈辈老二出家当和尚,而刘和尚刘家也是这个传承,柴和尚家基本上就是弘化寺方丈,这是一个延续,不知道凉州弘化寺那边村子柴家,铁家,韩家,乔家,朱家,张家是个什么历史地位?研究发现那些姓氏历史很神秘,铁家是誉满武威的道士,笔者考证凉州弘化寺铁家庄乃明朝铁铉后裔。韩家在韩佐镇上,韩佐镇地名来历是明代的韩佐寨子,韩佐是一个人名字,韩佐祖籍浙江,是元末明初诗人画家,洪武年间随明朝大军征战河西走廊落籍凉州,弘化村柴家不知道是吐谷浑阿柴王还是明朝甘肃总兵柴国柱一门,总之凉州柴姓历史上其地位很高 。刘和尚结婚以后后来去了天祝哈溪红沟寺,又一次出家红沟寺当了喇嘛,已故的刘和尚刘喇嘛没有一天在百塔大队百塔寺当过和尚喇嘛,他以前的故事也是幻化,是凉州某些人教他那样说的。关于白塔志碑是弘化寺在六七十年代撤除撤回以后刘和尚刘积泰保存起来的,这是出家人的善念,也是良知,百塔寺那边裴国宝父亲知道一些事情,刘和尚刘喇嘛与柴和尚方丈家有亲戚,刘和尚是柴国民方丈的大弟子,天祝红沟寺是培养和尚的地方,据柴国民方丈儿子柴举元说,他的一个叔叔曾经在红沟寺出家学习佛法,刘积泰刘喇嘛是弘化寺和尚,是红沟寺喇嘛,没有在白塔寺待过一天,这是事实也是铁证!弘化寺六七十年代以前是古城学校,古城粮管所,古城公社所在地,是武南,大河,陈家寨子,古城,韩佐,校尉学生上学的地方,弘化寺原有七间房屋的一座大殿,里面有一巨大的卧佛塑像,据当地人讲,就是弘化公主塑像,武威文史专家孙寿龄先生亲眼所见。可见规模宏达, 过去凉州弘化寺每年正月十五有政府官方倡导组织的大型黄河灯庙会,方圆几十里社火以及民勤,四坝,双城,大河一带的社火都要到杂木河弘化寺闹元宵,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一习俗延续了上千年!

按《苏州府志》:韩佐,字伯尚,资伟才敏,于学淹通,兼善医,周急济贫,恒若弗及。父卒京师,兄伯济早世,伯尚与仲伯广奉母还吴,能尽色养。伯广卒,伯尚抚其孤。伯济妻张守志,伯尚使妻事之如姑,年逾七十而卒。

韩佐军马图卷 唐珙【元末明初】

将军西征过昆仑,战马渴死心如焚。

策勋脱鞍泻汗血,一饮瑶池三尺雪。

身如飞龙首渴乌,白光照夜瞳流月。

长河冻合霜草干,骏骨削立天风寒。

木牛沉绝粮道阻,中军饿守函谷关。

太平此马惜遗弃,往往驽骀归天闲。

区区刍粟岂足豢,忠节所尽人尤难。

摩挲图画不忍看,万古志士空长叹。

普度众生 ,众善奉行!历史是绝对不能胡编乱造的,文史专家定要为历史负责,弘化公主弘化寺遗址留存有太多的秘密急需破解!凉州这是座满地都是文化葵宝的地方,踩下去一脚都不敢让人抬起脚来……

莊嚴寺在武威縣城南四十里,宏化寺在武威縣城南四十五里甘肃通志记载河西走廊重要寺庙,普观寺寺在甘州卫城南一百三十里祁连山下。古名马蹄寺。开创无考,有石门二、石洞七,层共三十馀处,每洞广狭不一,俱有佛像。明永乐十五年,敕赐额曰普观寺。圣容寺寺在永昌卫城北二十里,地名金川。旧有石佛在石崖间。庄严寺寺在凉州城南六十里红崖地(应该是凉州城内四十里弘化地名),旧名净觉禅寺。明永乐五年赦赐莊嚴寺名。塔寺寺在凉州城北门内。有石砖塔,一十三级,高一十一丈,凉州佛祖舍利塔。弘觉寺寺在西宁卫城东南隅,旧名妙华庵。明洪武二十三年建。永乐十年敕赐额曰弘觉。发塔寺寺在山丹卫城东南隅。初掘土得铁佛五,石函一,内藏发,又有石垆一,刊曰发塔寺。明代凉州卫掌印都指挥使山丹卫都指挥怀远将军杨斌正统年间重建山丹发塔寺。

凉州白塔寺的由来(凉州白塔寺最新规划)(5)

凉州弘化寺简介:凉州弘化寺始建于约武周圣历二年(公元698年),系专为弘化公主祭享所建,后演变为吐谷浑王室祭享场所,是凉州吐谷浑陵区最主要的地表建筑。其建筑为唐式风格。1958年大炼钢铁时被毁。该寺位于今武威市凉州区韩佐镇宏化村宏化一队。明朝乾隆三十四年刻本《武威县志》记载,“宏化寺,城南四十五里。”后世所谓“宏化寺”实系唐建弘化寺。由于时旷千年,朝代更迭,兵火烽爏(?),后世不知其源,故讹音为“宏化寺”。又因宣德五年在其旁别建庄严寺,乡民合称“弘化庄严寺”,或讹音为“弘化状元寺”。弘化公主(622-698年),“陇西成纪人也,即大唐太宗文武圣皇帝之女也”,唐“宗室女”,吐谷浑王国第22代首领诺曷钵之妻。据《弘化公主墓志》《新唐书》等记载,贞观九年(635年),唐太宗遣李靖大破吐谷浑,吐谷浑可汗伏允逃,后被杀。唐遣伏允子慕容顺继位吐谷浑可汗,又被杀。唐又诏封慕容顺子诺曷钵为吐谷浑可汗。“诺曷钵身入谢,遂请婚,献马牛羊万。比年入朝,乃以宗室女为弘化公主妻之,诏李道明及右武卫将军慕容宝持节送公主”,“以贞观十七年(643年)出降于青海国王、勤豆可汗慕容诺贺钵”,“资送甚厚”。唐高宗时,弘化公主来朝觐见,为其子请婚,从此开创了吐谷浑王室迎娶大唐公主的惯例。据不完全统计,隋唐两朝,下嫁吐谷浑王室的大唐公主多达7位,下嫁公主总数超过了对同时期的任何一个民族,也创造了秦汉以来两个民族之间下嫁公主数量的最高纪录。自弘化公主下嫁后,大唐王朝与吐谷浑王国之间的亲密程度远高于其他民族,为民族关系的和平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从唐高宗龙朔三年(公元663年)吐谷浑王国被吐蕃王国灭国,诺曷钵“与公主引数千帐走凉州”,到唐高宗咸亨三年(672年)“又徙灵州(位于今宁夏)”,弘化公主及吐谷浑王室在凉州共居留了10年。弘化公主“以圣历元年(公元698年)五月三日寝疾,薨于灵州东衙之私第,春秋七十有六。”又千里迢迢,“以圣历二年(公元699年)三月十八日,葬于凉州南阳晖谷冶城之山岗”,与吐谷浑王室成员一起聚葬在“凉州之南山”。弘化公主在各民族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和重要影响力,其生前身后共拥有“弘化公主”“大长弘化公主”“西平大长公主”“光华公主”四个封号,足见其地位的尊贵。弘化公主墓在今武威市凉州区清嘴喇嘛湾。弘化寺乃弘化公主墓的配套建筑,是弘化公主墓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吐谷浑民族心目中的圣地,明清以前其地香火之盛远及西域各地。

弘化寺

塔铃高响白云间,日对孤僧迥自闲。

品茗不知相话久,半山残照晚禽还。

古树遮荫,岚光明灿,小溪拂弦。望桑烟缭绕,佛子情悦;山花映碧,鬼怪心寒。菩提根深,相轮简朴,金刚太子殿相连。百年矗,尚隐如积石,固若周天。盛名青藏扬帆,佛造像,精华更著篇。赏细眉慈目,青莲搁笔;重发厚髻,道子丢宣。手法娴熟,作工缜密,灵韵禅心动世间。尤珍贵,御赐螺钿床,舍利光环。

部分资料有凉州弘化寺见证人韩万琪(时年77岁),柴举元(时年63岁),裴爷(时年80岁)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