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别驾的官职是州刺史的佐官,全称是别驾从事使,因其地位较高,出巡时不与刺史同车,别乘一车,故名,且在隋初废郡存州,改别驾为长史,而唐初改郡丞为别驾在唐高宗时期,又改别驾为长史,另以皇族为别驾,后。三国中的别驾是什么官职?更多详情请大家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三国中的别驾是什么官职(1)

三国中的别驾是什么官职(1)

三国时别驾的官职是州刺史的佐官,全称是别驾从事使,因其地位较高,出巡时不与刺史同车,别乘一车,故名,且在隋初废郡存州,改别驾为长史,而唐初改郡丞为别驾。

在唐高宗时期,又改别驾为长史,另以皇族为别驾,后废置不常,宋各州的通判,职任似别驾,后世因以别驾为通判之习称。

三国中的别驾是什么官职(2)

三国中的别驾是什么官职(2)

汉代设别驾从事史,省称别驾,为州刺史的佐吏。

因刺史出巡辖境时,别乘驿车随行,故名。魏晋以下,诸州置别驾如汉制,职权甚重。隋唐时曾改为长史。唐中期以后诸州仍并置别驾、长史、唯职权已轻

三国中的别驾是什么官职(3)

三国中的别驾是什么官职(3)

别驾一词,始于汉朝。不过,要想说清楚别驾,还要从汉朝另外一个官职司隶校尉说起。

司隶校尉之名始于汉武帝时期,设立的初衷是源于汉武帝末期那一场著名的“巫蛊之祸”,历史上第一任司隶校尉就是发起“巫蛊之祸”的江充。司隶校尉的权力很大,专门负责监察京畿之地的违法乱纪现象。他不仅有监察之权,还有领兵的权力,有由1200名中都官徒隶所组成的武装队伍供其指挥,司隶校尉也因此而得名。司隶校尉管辖的范围也很大,以东汉为例,除监督朝中百官外,还负责督察三辅(京兆、左冯翊、右扶风)和河东、河南、河内、弘农7郡的京师地区。历史上很多名人都担任过司隶校尉,如蜀汉的张飞、诸葛亮等。

司隶校尉需要负责这么多事情,就需要大量的帮手。按照国家制度,他可以有从事史12人、假佐25人,共37人的僚属,其中,别驾就是从事史的一员。据《后汉书 百官志》中对别驾岗位职责的描述:别驾是在司隶校尉出巡办公的时候,负责奉引、录众事(安排行程、把工作汇总汇报)的官员。这个岗位的性质就和我们现在的秘书差不多。

至于为什么把这个官职称为别驾,是因为一项制度。因为司隶校尉坐车出巡,是一个人坐一辆车,下属都是几人合乘一辆车。而别驾从事史地位比较高,有资格独乘一车,所以称为别驾。东汉末期,别驾只能是司隶校尉属官的制度被打破,各州刺史、州牧都可以自辟别驾,不过,这种别驾和以往的不同。在西汉和东汉初期,别驾属于国家在编人员,拿着国家俸禄。而东汉末期的别驾,属于刺史、州牧私辟,属于私人僚属,没有纳入国家公务员编制。如后汉益州刘璋的手下张松就是私辟别驾。

魏晋南北朝时期仍然沿用了汉朝的制度,别驾的地位却越发重要起来。在南北朝时期,别驾成为了州、府总理众务之官。南北朝时期刺史的权力比较大,同时管辖着一郡的文武事宜,别驾是负责文事方面的最高官员。到了隋朝,把郡改为州,在一州之中设立长史和司马作为刺史在文武方面的助手,别驾就改名为长史,别驾在此时由属官变成了封疆大吏。到了唐朝,把长史改为郡丞,后又把郡丞改为别驾。到了唐高宗时期,又把别驾改为了长史。

由此可见,别驾的工作性质发生了改变,由最初司隶校尉的属官变成了一郡的文官长,由监察官员变成了行政官员。到了宋朝,别驾这个职位消失了,取代它的是通判这一官职。所以,自宋朝直到明清,都把别驾作为了通判的俗称。

三国中的别驾是什么官职(4)

三国中的别驾是什么官职(4)

三国中的别驾,是省监察局长秘书。

别驾,全称为别驾从事史,亦称别驾从事,中国古代官名。汉置别驾,为州刺史佐吏。因其地位较高,刺史出巡辖境时,别乘驿车随行,故名别驾。魏、晋、南北朝,诸州置别驾如汉制。隋初废郡存州,改别驾为长史。唐初改郡丞为别驾,高宗又改别驾为长史,另以皇族为别驾。

省监察局长秘书。别驾,全称为别驾从事史,亦称别驾从事,中国古代官名。汉置别驾,为州刺史佐吏。因其地位较高,刺史出巡辖境时,别乘驿车随行,故名别驾。魏、晋、南北朝,诸州置别驾如汉制。隋初废郡存州,改别驾为长史。唐初改郡丞为别驾,高宗又改别驾为长史,另以皇族为别驾。

别驾从事:即别驾从事史,汉制,刺史属吏之长,因跟随刺史出巡时要另乘专车,故称别驾,三国因置。别驾祭酒官名。东晋咸康中,在江州置此官,为刺史属吏之首,南朝宋即不置。

三国是继东汉而出现的时代称号,由于魏、蜀、吴三个国家鼎立而得名。三国始于220年魏代汉,终于265年晋代魏。但史家往往以190年董卓挟汉献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280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亦又以184年黄巾之乱为上限的说法。三国官制和汉朝官制基本相同,沿袭了东汉官制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