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狮和北狮在表演形式上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造型:南狮:造型威猛且更富浪漫主义气息,狮头以戏曲面谱作鉴,色彩艳丽,制造考究其眼帘与嘴都可动,舞动时表情生动,活灵活现北狮:以写实为基础,全身。南狮和北狮在表演形式上有什么不同?更多详情请大家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南狮和北狮在表演形式上有什么不同(1)

南狮和北狮在表演形式上有什么不同(1)

南狮和北狮在表演形式上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造型:

南狮:造型威猛且更富浪漫主义气息,狮头以戏曲面谱作鉴,色彩艳丽,制造考究。其眼帘与嘴都可动,舞动时表情生动,活灵活现。

北狮:以写实为基础,全身披金黄色毛,看起来就像是惟妙惟肖的狮子。狮头上有红结者为雄狮,有绿结者为雌狮。

动作:

南狮:注重“传神写照”,同武术相结合,着重威猛迅捷。舞动动作比北狮的动作丰富许多:舞动造型有起势、常态、奋起、迎宾、惊跃等;舞动中还要表现狮子喜、怒、哀、乐、动、静、惊、疑等八种神态,以采青为己任。

北狮:重模仿,表演力求惟妙惟肖,较为接近杂耍。动作方面,北狮舞动多以扑、跌、翻、滚、跳跃、擦痒等动作为主。一般雌雄成对出现,有时一对北狮会配一对小北狮,小狮戏大狮,大狮弄小狮,尽显天伦之乐。

表演器材:

南狮:多在立桩、飞桩、踏青等活动中进行。

北狮:通常在平整的地面进行,有时也会在高台或梅花桩上进行表演。

南狮和北狮在表演形式上存在差异,各有其独特之处,都受到当地文化和传统习俗的影响。

南狮和北狮在表演形式上有什么不同(2)

南狮和北狮在表演形式上有什么不同(2)

中国是舞狮的发源地,大约开始于南北朝。在我国,舞狮的形式多种多样,分类方法也较多,其中南狮和北狮的分类法是以风格和流派来分的。 大体来讲,南北狮的差异可用“南狮重意 北狮重技”来概括。 "南狮"就是俗称的佛山醒狮,是富有南方风格的一种狮形,它额高而窄,眼大而能转动,口阔带笔,背宽、鼻塌、面颊饱满,牙齿能隐能露。主要有文狮、武狮和少狮三大类。

文狮以刘备、关公作脸谱,武狮以张飞作脸谱。

文狮表现为温驯而和善,武狮表现为勇猛而刚烈;少狮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幼狮,憨态可爱,一般跟随文、武狮同场表演。

南狮在造型上极度夸张浪漫,威武雄壮,美丽活泼,形神兼备。

南狮中表现的主要是狮子的喜、怒、哀、乐、动、静、惊、疑等8种神态,以采青为己任,历尽艰险取得胜利。

南狮是集观赏性、艺术性、竞技性为一体的具有强烈吉祥、喜庆色彩和气氛渲染能力。

随着锣鼓的节奏, 狮子从"沉睡惊醒"、"搔头摆尾"、"仰视低顾"、 "探测方向",到"出洞"、"见青"、"碎青"、"狂欢"、"翻滚"等,动作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这时候的狮子在人们心中很富有人情味,时而威风凛凛,怒视邪恶;时而谦恭有礼,憨厚善良,逗人喜爱。醒狮造型套路很多:起势、常态、奋起、疑进、抓痒、迎宾、施礼、惊跃、审视、酣睡、出洞、发威、过山、上楼台等等,无不神似,一句话,喜则欢而碎步,怒则仪态万千,哀则闭眼稳步,乐则跃而跨步。可以说南狮是重"意"的舞法。 北狮,顾名思义,即北方的狮子。北狮的外形与真狮很相像,全身狮皮覆盖,舞狮者(一般两人合舞一只大狮子)只露双脚,不见其人。

北方舞狮有雌、雄之分,还有文狮、武狮、成狮、崽狮之分。"北狮"狮头一般是木雕,舞者下身需着和狮被同样的金黄色裤子和花靴,舞时全身披狮皮遮盖,只露出双脚;动作一般有跌扑、翻滚、跳跃、搔痒等,也有滚绣球、过跳板、上楼台等技巧动作。

北狮的"摆阵"(即摆青)和"破阵"(即采青)十分惊险,显示出奇、难、险特色。

北狮在舞姿上,主要表演狮子的善良与灵巧,翻滚跳跃,首尾相引合,步法整齐合一,加上充京钹、京锣、京鼓等音乐节拍,按乐声起舞,引舞者持球翻腾滚动,表现出武士雄姿,徐徐持球引狮起舞,而舞狮头者除跟随持球武士各种动作而配合演出各种舞姿外,还必须给舞狮尾者以充份默契,而舞狮尾者亦必须留意狮头动向,头动则尾亦动,头定则尾亦定,跳跃翻滚,紧密跟随,使能头尾舞姿调协,融成一体,可以说,北狮是一种重“技”的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