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是“三个臭裨将抵上一个诸葛亮”虽然意思都一样是说集思广益,“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指“副将”,“将”一级中最低的职位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能顶一个诸葛亮,民间流传中被说成。三个臭皮匠抵上一个诸葛亮 怎么理解?更多详情请大家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三个臭皮匠抵上一个诸葛亮 怎么理解(1)

三个臭皮匠抵上一个诸葛亮 怎么理解(1)

应该是“三个臭裨将抵上一个诸葛亮”。

虽然意思都一样是说集思广益,“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指“副将”,“将”一级中最低的职位。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能顶一个诸葛亮,民间流传中被说成了“皮匠”。

三个臭皮匠抵上一个诸葛亮 怎么理解(2)

三个臭皮匠抵上一个诸葛亮 怎么理解(2)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民间俗语,出自《三国演义》,比喻人多智慧多。

直译:三个才能平庸的人,若能同心协力集思广益,也能提出比诸葛亮还周到的计策。

释义: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经过大家一起来商量,就能商量出一个好的办法来。

【解释】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请经过大家商量,就能商量出一个好的办法来。

三个臭皮匠抵上一个诸葛亮 怎么理解(3)

三个臭皮匠抵上一个诸葛亮 怎么理解(3)

原话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意思是集思广益出智慧,褒义。不过这句俗语有许多变体,褒贬不一,例如: 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两个臭皮匠,也顶诸葛亮 三个臭皮匠顶不上诸葛亮。 三个臭皮匠vs一个诸葛亮。 三个臭皮匠胜似一个诸葛亮。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三个臭皮匠,搞定一个诸葛亮。 一个臭皮匠,弄死三个诸葛亮。 没有臭皮匠,遍地诸葛亮。

一群臭帖(铁)匠,狂顶诸葛亮。 ... ... 很多人不理解诸葛亮是怎么和皮匠扯上关系的,下面有几种解释:

一是《字海拾趣》中的解释:这则俗语来自江南乡间的“三个臭皮匠,凑成猪革梁”。“猪革梁”指旧时,为使鞋子结实和美观,在鞋面上镶制两条猪皮包边的竖梁(今日僧人鞋上仍有此梁),劣等皮匠一人做不好这样技术较高的活儿,人们就用“三个臭皮匠,凑成猪革梁”讥讽蠢笨之人,“猪革梁”音似“诸葛亮”,俗语就被误传了。

另外一种说法是“皮匠”指皮影戏表演艺人。皮匠是皮影的制作者,有时也兼为皮影戏的表演者。皮影相传起源于汉代(公元前200年),到了宋代已能表演完整、生动的三国故事。三国戏是较常见、并且较难演的皮影戏剧目,在民间很受欢迎。

皮影通常要用竹棍操纵,皮影人物中的文官(比如诸葛亮)动作比较简单,操纵时只要用竹棍顶一顶就行了,而武将的动作十分丰富,要有娴熟的手上工夫,运用推、挑、拈、擦等丰富的技巧才能灵活表演。

一般一个人可以操控一个皮影人物;表演技术娴熟的皮影艺人称为“把式”,他们一手拿两个甚至三个皮影,厮杀、对打,都套路不乱,令人眼花缭乱;对于新手或者门外汉(臭皮匠)来说,要有好几个人才能操控一个简单的皮影人物。于是,就有了像“一个老把式,推挑三结义;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之类的俗语,意思是一个高手可以胜过n个菜鸟。

后来经过长时间的讹传,却变成了今天的这样截然相反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