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大家一直有一个很大的误解《论语·季氏将伐》原文是这样描写这段话的:“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其实既来之,则安之真实的意思并没有随遇而安的意思里面的“安”是使动用法:。既来之则安之 即走之则什么?更多详情请大家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既来之则安之 即走之则什么(1)

既来之则安之 即走之则什么(1)

其实大家一直有一个很大的误解。

《论语·季氏将伐》原文是这样描写这段话的:“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其实既来之,则安之真实的意思并没有随遇而安的意思。里面的“安”是使动用法:使(之)安

原意是是,若有远方人不服,就修自己的文德将他们吸引过来,已经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心来。

体现了儒家治理天下的一种思想的:很多问题并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我们内部。

所以说:“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实际上是很积极的。

原文出自《

论语

·第十六章·季氏篇·

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伐

颛臾

冉有

季路

见于

孔子

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城邦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

萧墙

之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