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红楼梦》只有前八十回传世,书中大部分人物的结局都还没有交代就戛然而止了特别是林黛玉是怎么死的,是广大《红楼梦》爱好者最为关心的问题那么黛玉的死亡真相到底是什么呢?答案就在今天的文章里,让我们。林黛玉到底为何而死?更多详情请大家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林黛玉到底为何而死(1)

林黛玉到底为何而死(1)

由于《红楼梦》只有前八十回传世,书中大部分人物的结局都还没有交代就戛然而止了。

特别是林黛玉是怎么死的,是广大《红楼梦》爱好者最为关心的问题。

那么黛玉的死亡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答案就在今天的文章里,让我们一起来看。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是小说《红楼梦》里,对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判词。薛宝钗嫁给了贾宝玉后,恩爱不到冬,落得冰雪埋没的结局。而林黛玉的结局,一句玉带林中挂,颇为朦胧,让人难解其意。由于《红楼梦》在清朝时,被视为禁书,小说的多个章节遗失,无处可寻。小说后四十回并非曹雪芹所写,有很多内容皆违背了曹雪芹原意。黛玉之死,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闺成大礼,是在第九十七回。也就是说,黛玉的结局不是原作者所著。所以,黛玉结局怎样,成为了不解之谜。她的死亡真相究竟是什么呢?广大红学爱好者,各种猜测。尘世还恩,泪尽而亡贾宝玉的前身是神瑛侍者,林黛玉是绛珠草。前世,因神瑛侍者以甘露之水灌溉绛珠草,使绛珠仙子得换人形,修成女体。为报灌溉之德,绛珠仙子愿随神瑛侍者下凡历劫,将自己一世的眼泪还他的恩情。在《红楼梦》第二十二回批语中说:

“庚双:问的却极是,但未必心应。

若能如此,将来泪尽夭亡已化乌有,世间亦无此一部《红楼梦》矣。”

由此可见,林黛玉的结局,是为了贾宝玉泪尽而亡,不然《红楼梦》也就没有了意义。但究竟是怎样的泪尽而亡呢?在现代版本的《红楼梦》里,安排了一出李代桃僵的“薛宝钗代嫁”。黛玉听闻宝玉要娶薛宝钗,气火攻心,一时吐出血来。之后,闭门不见宝玉,亦不肯质问宝玉。宝玉成婚,只见黛玉肝火上炎,两颧红赤,此状态看上去更多的是愤怒,让报恩还泪的说法,少了几分情愿,多一些怨愤。虽然最后说,黛玉因为置气伤心泪尽而亡。但这与之前营造的她和宝玉心灵相通,总是能懂宝玉所想,简直判若两人。此时的宝玉,因为丢失了玉,而有些疯疯癫癫,黛玉是知道的,她又怎会一味的认为宝玉辜负了自己,而只会生闷气,致使泪干缘尽。在第四十五回里,林黛玉和薛宝钗说过:

“我知道我的这病是不能好的了。

又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也不是人力可强求的。

今年比往年反觉又重了些似的。”

可见,她对命运有着顺其自然的态度,更不喜欢勉强为之。让她因为宝玉娶了宝钗,就生气泪尽而亡,显然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前八十回中,原作者对人物细节的刻画很是到位,更喜欢为人物结局去做伏笔。譬如,描写凤姐儿的变化时,会交待她日常劳作的疲惫状态,面色由一开始的红润再到后来的瘦黄,一步步的从细节上去变化。黛玉这样嘎然而至的泪尽,有种一下子被气死的感觉,着实令不少人难以置信。如果是这样,之前黛玉自小被当成假子来养,说话做事喜欢直来直往,和诙谐幽默的性格,这些铺垫好像完全失去了意义。玉带林中挂,上吊而亡“玉带林中挂”,因为这一个“挂”字,让不少读者理解为:黛玉是上吊而亡。但前文已经交代,林黛玉是到世间来报恩的,用一生的眼泪偿还恩情。表明林黛玉一定是泪尽而死,上吊就等于是自杀而亡,眼泪没有流尽,还怎么能算用一生的眼泪还他?以作者对人物埋伏笔的细腻心思,断然不会这样处理。虽说挂和吊有同解之意,但却不尽然。小说中,林黛玉就像一朵圣洁的莲花,有着自己的高傲。在大观园的诗会和调侃刘姥姥时,都有着诙谐幽默的开朗,可见,她的内心不尽然是伤春悲秋。在描述潇湘馆的装饰时,也能看出她的内在有着男儿般的潇洒,从不在意他人评价。就算是宝玉娶了宝钗,可能会伤心流泪,但绝不会傻到去上吊自杀。前文透露,黛玉是个因为花瓣会落入污水,都觉得被玷污的细腻人儿。见宝玉要把飘落的花瓣撂在水里,她说:

“撂在水里不好。

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蹋了。

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它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了,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黛玉如此一个怜花惜玉,又崇尚安静美好的女子,对与上吊那么难看的死法,很是不协调,显然这种说法不成立。如果非要让她魂归大观园,这样美妙的女子也许会像她埋葬的花瓣一样,随风飘零,安静而逝。很多人说,晴雯是黛玉的影子,不管是性格,还是样貌都与黛玉有相似之处。作者在前八十回里,交待了晴雯的结局,就像她的判词一样:

“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晴雯因为心比天高,不愿委屈,素来惹了不少人怨。因为王夫人不喜,在她得病时,加上被王善保家的诽谤,而被撵出贾府,这让宝玉很是牵挂和思念。为晴雯安排了出府而亡,却让黛玉自杀,尤为不合理。在第七十九回里,宝玉才祭奠完晴雯,就在花丛中,看到了满目含笑的黛玉,并和她一起商讨了给晴雯写的祭词。此情节,未必没有深意。再者,金陵十二钗里,作者已给有淫乱之嫌的秦可卿,安排了自缢。同样的结局,再安排给冰清玉洁的林妹妹,更是不合理。嫁给北静王,情殇梦难圆在宝玉大婚之际,让黛玉直接暴毙,让人于心不忍。所以,更甚的说法是:黛玉最后嫁给了北静王,因为被围困起来,无法回到宝玉身边,因为思念,最终伤心泪尽而亡。在黛玉的判词旁,描绘了这样一幅画:只见头一页上便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根金簪。可见,这玉带是围在枯木上的。在第十五回里,北静王第一次出场是这样的:

“头戴着净白簪缨银翅王帽,穿着江牙海水五爪坐龙白蟒袍,系着碧玉红带,面如美玉,目似明星,真好秀丽人物。”

这是书中唯一一个腰间有玉带的人物,虽然腰带的捆绑方法是系。但再看当时描述宝玉的腰带时,写的是:“围着攒珠银带”用的却是围字。在明清时期,很多官宦人家的腰带是松松垮垮挂在腰间的,而非紧紧系于腰间。在如今的戏曲中,依旧能看到。可见,不管是系、围,还是挂,都是用来形容把腰带绑缚在身上,这就和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和玉带林中挂,对应上了。

这里的“玉带林中挂”,不是挂在树上,而是像腰带一样悬围在枯木的主干上。黛玉被北静王“围”住,亦是有可能的。以作者喜欢埋伏笔的写法,更是在很多地方,都通过宝玉写出了黛玉与北静王之间有联系。有一次,贾宝玉祭奠金钏儿,被黛玉发现,他却说是,北静王死了一房小妾祭奠一下。以他和黛玉的之间的信任和了解,又何至于撒谎呢?宝玉将北静王给的手串,想要转送给黛玉时,还被她说成是臭男人的东西。一个男人带的物饰,为什么非要送给黛玉?这于之前黛玉说,花瓣撂在水里会被别家的臭水玷污,糟蹋了干净的花瓣,这些无不有着深刻的寓意。还有,北静王送给宝玉蓑衣,宝玉说也要送给黛玉一套,这些无不透漏着某种寓意。在贾母生日时,北静王妃还赐下了礼物。这些种种迹象表明,如果后来北静王求娶黛玉,而宝玉已婚,贾母趋于现实也要答应。这就造成了,无依靠的黛玉“枯木”被“围”,无法脱身。加之,原本就油尽灯枯的身体,和对宝玉的思念,泪尽而亡,亦是可能之举。只是宝、黛之情,终是一曲离殇,两地相思,知此生不可复见,亦不能不相思。不管结局黛玉有没有被善待,究竟是怎样的悲伤,或是遭受了如何的情劫?都希望她魂归自己铺满花瓣的花冢里,能够彻底没有悲伤和眼泪。只是这红楼一梦,结局早已定下,终是情殇,梦难圆,泪尽而逝。须知,这一世情缘难得,莫错过,空悲切,让浮生如梦。

林黛玉到底为何而死(2)

林黛玉到底为何而死(2)

林黛玉从小体弱多病人,泡在药罐中长大,即使她不是个能长寿的人,也不会年纪轻轻就离开人世。她之所以早离人世,最主要的原因是她主动要求速死。一个长期患病的人,身体比较虚弱,精神上遭受创伤,在绝望中主动放弃求生的本能,结局就是末路。

一日,黛玉正往贾母那边去,走到芯芳桥处,看见贾母处粗使的丫头傻大姐在哭,黛玉问她哭泣的原因,原来傻大姐跟袭人说了:“宝二爷要娶宝姑娘。”就被人打了嘴巴,她不明白为何如此。黛玉听到这个信息,如五雷轰顶,全身发颤,勉强撑着到贾母处,见了宝玉,两人说了几句话,又相对傻笑一会。黛玉回到潇湘馆,口土鲜血,倒下了。

黛玉在贾府生活多年,若说贾母是她温暖的阳光,宝玉就是她未来的希望,是她往后人生的倚靠,如今宝玉要结婚了,新娘不是她。希望破灭,她的心也跟着死了,眼前唯求速死。本来身体就病弱,加上黛玉自暴自弃,第二天晚上竟然真的泪尽而亡。

林黛玉到底为何而死(3)

林黛玉到底为何而死(3)

在高鹗续写的后面四十回里,贾母和王熙凤一改往日对林黛玉的态度,尤其是贾母,突然之间就喜欢上了薛宝钗,且主动要求王夫人赶紧去同薛姨妈商量这件事。而对林黛玉,贾母说如果林黛玉果真是对贾宝玉存了不一样的心思,自己往日真的是白疼她了。

于是在贾母、王夫人、王熙凤的阴谋下,“掉包计”上演了,迷迷糊糊的贾宝玉以为自己娶的是林黛玉,谁承想揭开盖头后出现的是薛宝钗的脸。

而林黛玉呢,以为贾宝玉是有意负她,在贾宝玉和薛宝钗礼成之际幽咽死去,高鹗的笔法还是不错的,一边是热热闹闹,一边是凄凄惨惨,对比不要太明显。

高鹗为林黛玉写的死局,其实还是有参考价值的,毕竟在前面八十回里,林黛玉一直是生病,高鹗为她安排一个病死的结局也是说得过去的。

但是,事实上,林黛玉的死亡真相要比这个惨多了,她是自缢而死,这在她的判词里有所体现。

在红楼梦第五章里,贾宝玉去了太虚幻境,进了那个有着所有人命运结局指向的薄命司,翻开了金陵十二钗正册,在曹雪芹是这么写的:

贾宝玉便又掷了,再去取“正册”看,只见头一页上便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

毫无疑问,两株枯木合起来就是“林”,就是暗指林黛玉,为了进一步透露这个是林黛玉,曹雪芹又补了一句说木上面悬着玉带,不过这大概也暗示后面林黛玉遇到皇权压迫。毕竟在古代,玉带不是什么普通人也能有的。

到了判词里,曹雪芹是这么写: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这4句判词,前面两句写薛宝钗和林黛玉各自的品德和才华,后面两句即是点明二人的命运。林黛玉是“林中挂”,薛宝钗是“雪里埋”。这个“林中挂”具体是什么意思呢?再直白简单不过,挂在林中,即自缢而死。

很多人都认为自缢而死,死相难看,林黛玉不会选择这种死法。自缢而死确实是死相较为难看,但是红楼梦本来就是一个悲剧故事,冰清玉洁的林黛玉以难看的死法死去,这更凸显她命运的悲剧。且这种冲突,红楼梦里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不能因为美学原因,就断定林黛玉不会选择这种死法。

再说这些类似冲突,比如薛宝钗是富商千金,但是她最后居然冻死在雪地里,她的死法和她的身份也有冲突,让人觉得不可置信。比如秦可卿,出场时被曹雪芹盛赞,赢得贾府上下人心,但是却死于自己和公公贾珍之间羞于齿口的关系,这不也是一种冲突么?

林黛玉高洁是真,但是是否一定要因为她的高洁身份,就否定她的命运冲突?假如一切都以最美的设定去写林黛玉,那林黛玉的人生悲剧到底在哪呢?

既然其他金钗的命运结局能用判词去框定,那就也要接受林黛玉的结局也是从判词里来。同样一套标准,说到别人的时候,都认可了,说到林黛玉的时候,就说林黛玉身份特殊,不适合这个,这不是双标么?

那么林黛玉为什么要选择自缢而死呢?探春曾暗示过原因。

在海棠诗社成立当日,探春也曾开了林黛玉的玩笑,当时是林黛玉给她取名蕉下客,探春便反击了回去。

探春因笑道:“你别忙中使巧话来骂人,我已替你想了个极当的美号了。”又向众人道:“当日娥皇女英洒泪在竹上成斑,故今斑竹又名湘妃竹。如今他住的是潇湘馆,他又爱哭,将来他想林姐夫,那些竹子也是要变成斑竹的。以后都叫他作‘潇湘妃子’就完了。”大家听说,都拍手叫妙。

传说中娥皇女英就是泪尽而亡,而林黛玉今生也是还泪而来,在脱胎为人之前,她也曾说要把一生的眼泪都还给神瑛侍者贾宝玉。

在探春的笑话里,日后林黛玉也是因为思念贾宝玉,在潇湘馆内终日洒泪,这和当日娥皇女英思念帝舜是一样的路数。

判词里写林黛玉日后是“林中挂”,合起来看,大概就是日后贾宝玉由于一些原因和林黛玉短暂分离,林黛玉在潇湘馆里一直思念贾宝玉,为他流尽泪水。

在这期间,贾府中有人想把林黛玉嫁到北静王府,而林黛玉自然是不愿意的,她两次拒绝北静王的东西就是个暗示。但是作为一个孤儿,她没有什么力量去对抗,于是在苦等贾宝玉无果的情况下,选择自缢而死。一种没有办法的选择大概也能解释林黛玉为什么以这么惨烈、难看的死法了吧。

林黛玉到底为何而死(4)

林黛玉到底为何而死(4)

你好,我是剧呆,关于林黛玉为何而死这个问题,我将发表我的个人看法哦,谢谢。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本是绛珠仙草,为报赤霞宫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下入凡间,回报一生的泪水。林黛玉从小体弱多病,母亲死后,方便教养,便接入贾府,由贾府外祖母抚养。所以,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相见相知本就是天意。正像贾宝玉初次见到林黛玉时所说:“这妹妹我曾经见过的。”

林黛玉与贾宝玉二人,从小便相处在一处,直到长大后,贾府才将家里的姊姊妹妹安排住进了大观园。林黛玉性情敏感脆弱,即便是花落,也能惹起她的伤感来。婚姻本就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身边无父无母的林黛玉常常因为自己无所依靠而伤心不已。何况家里有薛宝钗的存在,知书达理,性格温顺,且人情达练,教管有方。深得贾府上下的喜爱,府中又盛传“金玉良缘”之事。贾宝玉有玉,而薛宝钗有金。如此,怎能让林黛玉不忧思?

正是带着这种忧思,林黛玉才每每垂泪,孤枕难眠,以致身体越来越差,汤药不离身。而贾宝玉却性情放荡,越多了几分纨绔子弟的性子。好在有王夫人的严加管教,贾宝玉性子才略显收敛。所以,即便是贾宝玉对待林黛玉百般呵护和疼惜,林黛玉都因为不放心而默默垂泪。于是,一句“你就改了罢”,道出林黛玉内心的心酸。

87版《红楼梦》是经过修改之后的杰作,虽然并没有完全照搬原著,但是也成为了不可磨灭的经典。在这部影片之中,林黛玉听闻宫里传出旨意,要将贾宝玉和薛宝钗结合成好姻缘。而宝玉去西海牙子,一直未归,生死未卜。当下林黛玉痛苦不已,跑到怡红院外敲贾宝玉的院门,被紫鹃劝回后,一病不起,香消玉殒。待贾宝玉回来之后,迎接他的,只有潇湘馆的枯竹了。

而在新版的《红楼梦》,完全照搬了原著情景。 宝玉成亲之时,黛玉魂离之时。在宝玉的婚礼上,新娘被贾家长辈偷梁换柱,换成了薛宝钗。在掀开盖头的贾宝玉得知了真相,愤怒不已。而林黛玉就在贾宝玉和薛宝钗婚礼之际,留下一句”宝玉,你好狠“,便惨然离世。

好啦,以上是我的个人看法,我是剧呆,喜欢的话留言讨论哦!

林黛玉到底为何而死(5)

林黛玉到底为何而死(5)

黛玉的死因,我们绝大多数的人都认为是病逝。但是,再仔细阅读红楼梦就会发现,林黛玉不仅仅是病逝那么简单。那么林黛玉到底是为什么而死呢?

且看林黛玉进贾府原文怎样描写的。原文写,大家见林黛玉年龄很小,但是言谈举止却是不俗。再看她的体态虽然瘦弱不堪,但是却有一种独有的风流姿态。问她最近吃的什么药,如何治疗的。黛玉回答说她从小就是这样,请了很多名医看,但都无济于事。

三岁那年,有一个癞头和尚要来化她出家,父母不肯,赖头和尚说既然不肯舍黛玉出家,只怕她的病一辈子也好不了了,除非一辈子不见哭声,一辈子不见其他的外姓亲戚。胡乱说了一些糊涂的话,也不见有人理他,后来林黛玉就一直在吃人参养荣丸。贾母说刚好现在家里在配药,让他们也给你配点药。

书中提到了一个关键人物——癞头和尚,他说除非黛玉一生不见眼泪,不见除父母以外的外姓亲戚,否则黛玉的病是不会好的。林家人都将他的话当做了疯言疯语,也并没有让黛玉出家。而其实他并不是只出现了这么一次。

关于癞头和尚,书中提到过三次度化有缘人,第一次是香菱,癞头和尚要化香菱出家,甄士隐不肯,后来癞头和尚念了一段诗,说元宵佳节之后,就是烟消火灭的时候。甄士隐与林如海一样只当作了疯言疯语,结果果真在元宵节当天,香菱被拐。第二个就是林黛玉,与香菱一模一样要度化黛玉出家。也一模一样的被拒绝了,香菱可以说是黛玉的一个映射,她们同出于金陵,香菱与黛玉也是亦师亦友。从香菱的经历也可以推测出来黛玉的结局是怎样的。

第三个是宝钗,薛家人很相信癞头和尚,癞头和尚并没有说要宝钗出家,而是错点鸳鸯,送给宝钗一个金锁。并且送给宝钗冷香丸治好了宝钗的病。而薛宝钗的命运,也是发生了一定的改变的。那么如果林如海当时听了癞头和尚的话,会不会是不一样的结局呢?

关于黛玉的病,现在根据黛玉的症状,推断黛玉患的是肺痨之类的疾病。可是根据癞头和尚的话来看,肺痨只是一个幌子,人参养荣丸也是一个幌子,真正能拯救黛玉的只有是癞头和尚说的那样。可是有两个原因林黛玉是无法做到他说的这些的,其一黛玉作为绛珠仙草,下凡本来就是为了偿还神瑛侍者的眼泪,这是她的宿命。其二,林如海仍旧是将黛玉送了贾府。曹雪芹早已借赖头和尚之口把林黛玉之死的根本原因说出来,这是她的宿命,无可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