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孟尝传》意思指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典故:东汉时期,广西合浦盛产又大又圆的珍珠但是当地太守一味敛财,官吏加重赋税,层层盘剥,渔民只好不顾珠蚌的生长规律,过度捕捞,导。合浦珠还的成语典故?更多详情请大家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合浦珠还的成语典故(1)

合浦珠还的成语典故(1)

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孟尝传》。

意思指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

典故:

东汉时期,广西合浦盛产又大又圆的珍珠。但是当地太守一味敛财,官吏加重赋税,层层盘剥,渔民只好不顾珠蚌的生长规律,过度捕捞,导致当地珠蚌越来越少,南珠的主要产地渐渐迁移到相邻的交趾县了。

合浦的渔民没有足够的珍珠可采,当地又不产粮食,很多人就饿死了。后来,皇帝便派了个新的太守孟尝过来查明原因。

孟尝发现了原因,减轻赋税,禁止渔民滥捕乱采,珠蚌得以休养生息,不久又繁衍起来,合浦又成为了南珠的主产地,当地渔民安居乐业。

合浦珠还的成语典故(2)

合浦珠还的成语典故(2)

珠还合浦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孟尝传》

该成语的意思指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在句中一般做作宾语、定语。

成语故事

我国广西合浦县,东汉时设置为合浦郡,和交趾郡比邻而居:合浦土质不好.一般的农作物都不能在那里生长,粮食产量极低。但是由于合浦地邻海岸.海滨生长着很多优质的珍珠贝母,当地百姓定期到海中捕贝取珠,然后积攒出卖.并以此为生。由于合浦郡的珍珠个儿大色自.品莹剔透,所以交趾郡的商贩常来收购,有许多商人运来大批的粮食和布匹.

直接交换珍珠,因此合浦的百姓也一直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合浦珍珠的名气也越传越大,

人们交口赞誉.把它称为“合浦珠”:

后来,合浦郡的太守起了贪一i5.想借合浦珠捞一笔横财:他专门派了一大批人去海滨,不分日夜地大量捕捞珠贝:合浦郡的百姓见太守这样干,也纷纷效仿:结果.海里的珠贝几乎被采尽捕绝,剩下的珠贝都迁移到交趾郡的海域去了。这一下合浦郡的百姓可苦了.他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珠贝,也就断绝了生活的来源,一下子陷入了困苦的境地:

朝廷知道这件事情后.就派孟尝去做合浦的太守,治理此地:(孟尝,字伯周,东汉时会稽上虞人。)孟尝到任后,很快就查明了合浦珠贝迁走的原因,于是着手治理。孟尝采取的办法就是恢复珠贝的良好生活环境。他制定法令.严禁不法捕捞行为,规定了捕捞的时间。以及捕捞珠贝的大小:很快,珠贝的生存环境就变好了,渐渐大批珠贝又迁回了老家.

并且大量繁殖。不到一年时间,合浦郡的珍珠产量又恢复到原来的样子。老百姓采珠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有些转行了的也都恢复本行。市场活跃起来,百姓的生活也由此安定下来:

他们欢天喜地.把太守奉为神明,纷纷到太守衙门前磕头拜谢.认为是他感动了上天.用神力召网了合浦珠

合浦珠还的成语典故(3)

合浦珠还的成语典故(3)

合浦珠还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孟尝传》。

该成语用来比喻物归原主或人去而复归。

成语出处

尝后策孝廉,举茂才,拜徐令。州郡表其能,迁合浦太守。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先时宰守并多贪秽,诡人采求,不知纪极,珠遂渐徒于交阯郡界。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贫者饿死于道。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商货流通,称为神明。”(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孟尝传》)

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合浦珠还”。